香港新闻博览馆(hong kong news-expo)2018年12月6日正式开放,是亚洲第一个以新闻为主题的博览馆。该馆设有专题展览区,介绍香港开埠以来新闻行业的发展过程;通过新闻片段呈现香港在政治、经济及社会等方面的变化。
历史:
香港新闻博览馆的前身是1953年建成的必列啫士街街市(bridges street market),这幢历史建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批落成的公共街市之一,部分楼宇原为美国公理会布道所的旧址,孙中山1884年曾在这里受洗成为基督徒。
香港新闻博览馆所在的中西区是华人报业的发源地,香港最早期的《大公报》、《文汇报》、《新晚报》等报章都在这里设有办事处。街市附近的城皇街、歌赋街、永利街曾建有多家印刷公司和相关行业,因此又被称为「印刷街」。
2011年9月,必列啫士街街市被列为三级历史建筑,之后纳入《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2013年香港发展局决定采纳新闻教育基金提交的计划,将必列啫士街街市改建为香港新闻博览馆。
2016年立法委员会拨款8530万港元用于翻新工程,2018年12月6日香港新闻博览馆对公众开放。
香港新闻博览馆外景
展厅及馆藏:
香港新闻博览馆前身为必列啫士街街市,楼高两层,地下空间原本设有26个摊位,售卖鱼类与家禽,一楼设33个档位,主要售卖牛肉、猪肉、水果和蔬菜。之后一楼部分改为游乐场,并增加两条连接桥,接驳至永利街。
必列啫士街街市保育项目保留了原来的包豪斯建筑原貌,整体外观为一幢白色的立方体建筑,属于国际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街市里的主楼梯、屠宰房和部分有特色的档位结构亦作保留,游乐场改为展区及多功能空间。
资讯抗疫症展区
右方保留街市宰鸡房的灶头及烟囱,原本用来烧热水作宰鸡用,直至1997年因香港爆发禽流感而停用。
香港新闻博览馆占地约9290平方米,地下空间有1个专题展和9个常设展。香港新闻业百年变迁展区介绍香港新闻业的演变;报纸、电台、电视、新媒体展区突出不同新闻媒介的特点;娱乐、体育、赛马新闻展区以不同类型的资讯作为展示主题;香港新闻博览馆的诞生展区讲述必街的前世今生,以及服务街坊的故事。
体育新闻展区
二楼「今日头条·今日历史」常设展区遴选香港开埠以来近100个重大事件的新闻报道,反映传媒扮演的角色和资讯自由流通的重要性,由于场地限制每次展出10个重要事件。「孙中山先生与此地结缘」常设展区则追踪孙中山在中上环的足迹。
「孙中山先生与此地结缘」展区
香港新闻博览馆成立的前三年接受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资助——每年250万港币,此外馆内设有多个新闻体验馆和收费互动游戏、纪念品商店、捐款箱,希望参观者支持博览馆的运营经费。
观者可在现场体验传媒工作,如模拟担任新闻主播、选择不同的版面拍摄照片、将自己的图片编辑为头版主角等。
体验区收费项目
数字:
香港新闻博览馆前身是1953年兴建的必列啫士街街市,2013年批准为活化保育项目,2016年开始翻新,2018年落成开放。香港新闻博览馆占地约9290平方米,楼高两层,设有11个常设展区和1个专题展区。
四川汶川地震10周年专题展区
活字印刷展区
电视展区
娱乐、赛马新闻展区
部分展厅
© idaily media 尊龙官方网站的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