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杜甫纪念遗址,依据杜甫在成都居住的茅屋原址建成。藏品6528件(套),珍藏各类资料逾3万册,包括宋元明清历代杜诗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等。
钱杜绘杜甫《南邻》诗意画,团扇,清代
历史 · history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携家人来到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造茅屋,称「杜甫草堂」。杜甫在这里居住四年,期间创作诗歌240余首,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王建安绘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意画,现代
杜甫离开成都以后,草堂遭到废弃。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建茅屋,使之得以保存,此后各朝草堂屡兴屡废。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的两次大修,基本奠定了草堂的规模和布局。
民国时期地方军阀混战,杜甫草堂曾作为军队马厩和伤病疗养院,导致草堂遭受较大破坏。1952年杜甫草堂经全面整修对外开放,1955年在草堂遗迹原址建立杜甫纪念馆,196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正式更名,2008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外景
展厅及馆藏 · halls and collection
杜甫草堂博物馆占地面积近300亩,以古朴的建筑和清幽的园林构成。草堂旧址为核心文物区,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茅屋等构成一条中轴线,两侧对称分布回廊与其他附属建筑。
大廨:中轴线上的第二重建筑,体现了敞厅式建筑风格。「廨」是官署的意思,也就是古代地方官吏办公的场所。大廨为清嘉庆十六年修建草堂时营建,厅中陈列雕塑家钱绍武创作的杜甫雕像。
诗史堂:在清代以前是文人凭吊杜甫、吟诗唱和的场所,因杜诗被称为「诗史」而得名。大厅陈列着一尊刘开渠制作的杜甫雕像、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与匾额,以及朱德参观草堂时撰写的一副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诗史堂外景
工部祠:杜甫曾在成都任职「检校工部员外郎」,人称杜工部,工部祠由此命名。祠中有明清两代石刻杜甫像,其中明万历三十年(1602)石刻杜甫半身像是草堂遗存最早的石刻像。此外殿内还有清乾隆、嘉庆年间的两件《草堂石刻全景图》。
工部祠外景
茅屋故居:位于工部祠后面,于1997年恢复重建,依据杜诗描写和明代格局,并借鉴川西民居特点而建,再现诗人故居的田园风貌。
茅屋故居外景
大雅堂:2002年正式开放,门上牌匾「大雅堂」三个字出自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室内陈列迄今国内最大彩釉镶嵌磨漆壁画、12尊历代诗人雕塑,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
大雅堂外景
其他重要景点还包括杜诗书法木刻廊,1999年建成,展示超过100件杜诗书法木刻作品;唐代遗址陈列馆,展出2001年在草堂内挖掘出土的唐代生活遗址和一批唐代文物,从而证实杜甫草堂曾在原址上多次因袭重建。
杜诗书法木刻廊
常设展为「诗圣著千秋陈列展」,两个展厅陈列面积约450平方米,上篇选取「反映杜甫不同时期创作特点」的诗句,模拟《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词中描写的故事场景,展示杜甫一生的苦难经历;下篇介绍杜甫对草堂的经营、草堂诗作展现的精神世界,以及杜甫离开以后草堂的演变历史。
常设展厅
杜甫草堂博物馆的藏品共计6528件(套)、各类资料逾3万册,分为不同版本的杜诗、杜甫诗意画、名家书画、唐代遗址出土文物四类。杜甫诗意画为馆藏特色门类,创作者包括清代画家改琦、蒲华、任熊,现代画家徐悲鸿、张大千、陈之佛、刘海粟、齐白石、蒋兆和、傅抱石等。
蒋兆和绘《杜甫像图轴》,现代
数字 · numbers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前身是杜甫纪念馆,1955年建立,1985年正式更名,藏品6528件(套)、各类资料逾3万册。
近年重要展览 · important exhibitions
时间之笔:同窗以来四十年十二名家作品展
展期:2019-12-18 ~ 2019-12-24
情满川西:简崇民风景油画作品展
展期:2019-11-21 ~ 2019-12-15
云月八千里:江明贤墨彩巡回展
展期:2019-9-12 ~ 2019-9-24
瓷上园林:从外销瓷看中国园林的欧洲影响
展期:2016-2-5 ~ 20116-4-4
部分藏品
郑簠隶书写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
潘天寿绘杜甫《望岳》诗意画轴,现代
李苦禅绘《松竹图轴》,现代
陆小曼绘《客夜图》,现代
胡佩衡绘《山水图》横披,现代
工部祠东侧的「少陵草堂」碑亭
花径,接杜甫草堂纪念建筑群与原草堂寺的一条红墙夹道小径
杜甫茅屋前曾有一条小径,他在诗中写道「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景观
© idaily media 尊龙官方网站的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