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una策展研究计划」是根据中国当下的展览及策展现状进行分期探讨的艺术项目,第一回以「策展身份」为主题,邀请6组艺术家/策展人,同时举办5个展览,并特邀1个行为艺术现场项目。
「展览项目一:绘画研讨会」
展览地点:3号展厅
本次展览将展出部分带有当代意识和问题性的绘画创作,对绘画的「距离」问题进行探讨,参与讨论的有导演、策展人、设计师、媒体撰稿人,还有以新媒体、行为、摄影、装置为主要创作方向的艺术家。
展览海报
「展览项目二:去写生」
展览地点:3号展厅
2016年底,孑孓社创作小组在北京 tong gallery porjects 画廊策划了题为「去写生」的群展,该展览在公共和表面意义上讨论了绘画工作中被忽略或遗忘的一个基本动作:写生,也延续了孑孓对于当下艺术发展、状态和现象的关注,同时在策展实践中提出问题。
本展览是对于前一次「去写生」展览的重复,将展览、参展艺术家、参展作品、宣传海报、展览前言、布展方式、展陈方式等元素尽可能的复制重现,既是对孑孓社某次策展工作的提问,也从更广泛的层面对展览现状进行提问。
「展览项目三:物质与制图」
展览地点:2号展厅
本展览将展出艺术家运用各种材料、以及按照绘画的审美原则来制造的图像,探讨艺术家在制图之外赋予绘画的意义。绘画最原始的意义在于制图,即用某种物质材料制作出带有指示性的图像。当绘画成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形式时,则发展出透视、结构、色彩、空间等各种规则。
《xoxo》,张佳星,木头、x光片、塑料、架子、油彩、丙烯、喷漆弹簧、t4灯管,2016年
《光影法 no.1》,姜吉安,现成品绘画,2007-2009年
「展览项目四:金陵冬季学院ii 地域画家」
展览地点:2号展厅
本次展览缘起于策展人对四件前辈艺术家作品带有的「异乡感」的兴趣,呈现沈涛《丰收之歌》、苏天赐《新篁》、叶浅予《西藏少女》、刘海粟《法国女人》,以及其余10位中国现当代画家的作品。
展览聚焦绘画工作的地域性或地方主义,分为三部分:远方信、航线图、故乡戏,参展艺术家或从南艺毕业后离开南京、或背负着典型的新中国美术的地域线索、或常年在不同国境及文化语境中工作。
展览海报
「展览项目五:不在服务区」
展览地点:4号展厅
展览围绕服务区、遁术、查无此人、出走等关键词进行讨论,展出17位/组艺术家的作品,创作者有荷兰艺术家 peer veneman、 sylvie zijlmans & hewald jongenelis,中国艺术家曹澍、陈天灼、段官来、胡为一、金亚楠、李明、刘国强、汪洋&吴穹等。
展览海报
特邀项目:「介入——国际行为艺术家的文化处境与艺术实践」
该项目包括两个内容:
1.行为艺术工作坊
时间:4月25日至26日,每天14:00—18:00
地点: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2.即兴行为艺术现场
时间:4月27日至29日,每天14:00—18:00
地点:南京艺术学院、南京栖霞山
参展艺术家:riko takahashi(日本)、yumi moon(韩国)、mongkol plienbangchang(泰国)、 aor nopawan(泰国)、mrat taki(缅甸)、pramila lama(尼泊尔)、efat razowana reya (孟加拉国)、潘星磊(香港)、罗菲(昆明) 、刘香林(深圳)。
© idaily media 尊龙官方网站的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