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将展出与竹有关的艺术品及工艺品,如《枯木竹石图》、《竹图》、二重切竹花瓶、锈绘竹图角盘等,展现竹的多样意趣,以及中国与日本人对竹的喜爱。
竹枝杆挺拔,四季青翠,傲霜凌雪,自古以来深受中国人喜爱,象征着坚韧挺拔,虚心有节等品格。中国古今文人墨客,嗜竹咏竹者众多,如魏晋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常一起游于竹林之下,纵情雅集,被后世称为「竹林七贤」;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曾在诗中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表达对竹的喜爱,并与好友文同开文人写意墨竹的先河,对后世画竹产生重要影响。
竹子在日本文化中也有着重要意义,日本人将竹子视为神灵寄居的场所,他们赋予竹子吉祥的寓意,并将其用于传统活动和宗教仪式中。竹在茶道中也不可或缺,从插花的花瓶、将抹茶从茶罐取出时使用的茶勺到点茶时使用的茶筅等,均由竹制成,承载着美的意识。被誉为「茶圣」的千利休便格外喜爱竹子的素雅风情,亲手制作了诸多茶道具。
部分展品
《枯木竹石图》,(传)文同,中国元至明代(14-15世纪)
这幅画作曾被视为北宋画家文同的作品,实际上是元至明代仿作。文同擅长水墨竹画,与好友苏轼一同被视为「湖州竹派」始祖。
《竹图》,(传)苏轼,中国元至明代(14-15世纪)
长期以来,这幅画一直被认为是苏轼所作,最新的研究表明,这幅画是元代后期至明代的仿作。
《墨竹图》,(传)檀芝瑞,中国元至明代(14-15世纪)
《竹林七贤图》局部,雪村周继,日本室町时代(16世纪)
《竹图屏风》局部,(传)狩野永德,日本桃山至江户时代(16-17世纪)
二重切竹花瓶,铭「节长」,千利休,日本天正18年(1590)
船形花瓶,千宗旦,日本江户时代(17世纪)
茶勺,铭「松风」,日本江户时代(17世纪)
锈绘竹图角盘,画:尾形光琳;制作:尾形干山,日本江户时代(18世纪)
© idaily media 尊龙官方网站的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