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的中国古代青铜馆最早展出于1973年,为国内外第一个专题陈列中国古代青铜器的艺术馆。本次开放的东馆青铜馆为50年以来的第六次陈列改建,呈现逾500件展品,划分萌生期、育成期、鼎盛期、转变期、更新期、融合期、复古期、青铜器制作技术等8个板块,系统反映公元前18世纪夏晚期至公元19世纪中叶清中期的3600年间,中国古代青铜器发生、发展、演变的历程。
青铜器萌生期为夏代,此时青铜器已具有礼制内涵,标志着中国业已步入文明社会。育成期为商代早、中期,这一时期青铜器在黄河、长江流域多有发现,奠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鼎盛繁荣的基础。鼎盛期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此时青铜艺术迎来高峰。转变期为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早期,青铜艺术发展由繁缛转为质朴简率,列鼎、编钟也开始出现。更新期为春秋中期至战国,此时青铜艺术再次出现高潮,青铜器区域特征明显。
大克鼎,西周中期
前5个板块是对夏商周青铜艺术发展和分期的概括和总结,自1973年青铜馆开展以来沿用至今。本次展览在原有体系上新增两个板块:第一是融合期,秦至五代,展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对青铜器发展的影响;第二是复古期,北宋至清中期,展示宋代以来仿造夏商周三代的复古礼器,反映统治者倡导以儒学为核心的价值观以及对后世及东亚的影响。
「青铜器制作技术」板块分铜矿石的开采和冶炼、青铜器铸造技术、青铜器的合金成分以及复合金属技术、青铜器表面装饰及处理技术四个单元,辅以多媒体视频、互动游戏、专题展示等,让观者更好地了解相关知识。
展品方面,青铜馆过往陈列中的大部分展品将继续展出,如「海内青铜器三宝」之一的西周晚期大克鼎、春秋早期的盥洗器子仲姜盘、春秋晚期的牛形酒器牺尊等。同时新增近百件展品,包括夏晚期的绿松石牌饰和单翼铃、铸有早期青铜器铭文的甲壶、战国中期的标准量器商鞅方升、新莽的同律度量衡和诏版、北宋的大晟编钟、明代的喷水鱼洗等。
部分展品
镶嵌兽面纹牌饰,夏晚期
甲壶,商中期
子仲姜盘,春秋早期
商鞅方升,战国中期
镶嵌几何纹敦,战国晚期
中宫雁足灯,汉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
大晟蕤宾中声钟,北宋
展览现场
© idaily media 尊龙官方网站的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