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䇲」源自印度文化,最初指书写在贝多罗叶上的梵语经文,随着佛教经典的传播及不同材质载体的运用,梵䇲可泛指佛书,亦指称用板夹两端以绳穿结的书籍装帧样式。「经折」为图书装帧方式之一,因常用于宗教典籍得名。经折装由卷轴装演变而来,将长幅卷子改以一正一反方式折叠,并在首、末加上硬纸(木)保护,可与卷轴一样全幅展开又更易于收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的善本古籍数量逾21万册,其中梵䇲主要是藏、满文佛典及缅甸贝叶经,经折则包括10世纪以来的儒、释、道典籍,两者数量占比虽不算高,但多数源自清宫旧藏,不仅可以考据书籍内容,更能反映装潢色彩鲜明、用料华贵、制作考究的皇家藏书特点。
《藏文写本甘珠尔经》,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内府泥金藏文写本
展览分为两个单元,「梵䇲」以缅甸贝叶经为起点,述说其源起,并以藏文甘珠尔经、清文全藏经、藏文龙藏经等展现其多样风貌;「经折」对比展出手卷书籍与最早的经折装汉文大藏经——《崇宁藏》(12世纪初),阐述其演进,再辅以儒、释、道等各种经典,呈现其庄严慎重、朴实古雅的风格。
部分展品
《缅甸贝叶经》(巴利文文法书)
《暹罗国金叶表文》(附螺钿木盒)
《藏文写本甘珠尔经》,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内府泥金藏文写本
《藏文龙藏经》,清康熙八年(1669)内府泥金藏文写本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量大延寿陀罗尼经》二卷,唐释伽梵达摩译,宋黑丝线绣本
《老子道德经》,明泥金写本
《省直土产便览集要》,明朱墨钞本
《谷类抄》一卷,日本元亨间传钞保元间卷子本
© idaily media 尊龙官方网站的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