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共呈现20世纪中国艺术名家林风眠、吴冠中的200件(套)作品,涵盖他们艺术生涯中不同时期创作的中国画、油画、水彩、素描等。展览将全面梳理两位艺术家的探索、成就与影响,呈现林风眠、吴冠中对「时代之问」的回答——融通中西古今,开创「中国式风景」。
20世纪初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中国绘画向何处去」是心系中华命运的艺术家们必须面对的时代命题,林风眠和吴冠中等艺术家用不懈求索和躬身实践作出极具中华价值和深远影响的回答。林风眠与后辈吴冠中都曾留法学艺,在水墨艺术国际化、油画艺术民族化上都卓有建树,两人接力创造出的「中国式风景」兼具国际视野、时代经验、本土逻辑、传统精髓、东方韵味和中国气派,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成功样本。
《都市之恋》,吴冠中,2002年,中华艺术宫藏
展览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主题演绎区」通过理论与文献资料,分析梳理林风眠与吴冠中艺术探索的共性,围绕「中西之调和」「笔墨的转向」「为人而艺术」三个主题,展现两人在各自历史时空下面临的困惑、困难和选择。第二、三部分分别为「林风眠」与「吴冠中」个人展区,以两人所处的时空背景与理论思考为线索,依循各自创作生涯阶段呈现不同创作题材作品,充分展现他们独立探索出的国画现代化转型道路。
第四部分「流风余韵」展出赵无极、朱德群、吴大羽、关良等与二人关系密切的师友、同窗的艺术家作品,结合国内外知名人士对他们的高度评价,凸显林风眠与吴冠中的艺术影响力和思想辐射力。第五部分为「生平文献区」,展出林风眠与吴冠中的艺术年表及书信、报纸、照片、书籍等各类文献资料,涉及他们与上海的关系、教育理念和贡献等内容。
此次展出的林风眠作品全面多样,不仅涵盖仕女、芦塘鹜鸟类、秋林风景等代表性题材,还汇集他较为少见的早期半身仕女画《女半身像》、深受敦煌壁画影响的《舞蹈》、带有马蒂斯风格的《仕女》等。吴冠中展区也囊括画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包括他尝试油画民族化的《女藏民》,绘画生涯中关键性突破之作《长城》。尤其值得注目的是,吴冠中生前最后一幅作品《最后的春天》将首次在上海展出,观者得以感受他在生命尾声时依然沉浸于美的创作。
部分展品
《鹜群》,林风眠,1950年代,上海中国画院藏
《舞蹈》,林风眠,1950年代,上海中国画院藏
《捧白莲红衣仕女》,林风眠,1960年代,中华艺术宫藏
《金秋》,林风眠,1960年代,上海中国画院藏
《水田》,吴冠中,1973年,中华艺术宫藏
《长城(一)》,吴冠中,1986年,中华艺术宫藏
《紫藤》,吴冠中,1991年,中华艺术宫藏
《最后的春天》,吴冠中,2010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展览海报
© idaily media 尊龙官方网站的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