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将颜色归为五大类,分别是青、赤、黄、白、黑,称为「五正色」。生活器物及服饰的颜色选择不仅反映个人品味,还折射出当时的天命信仰、规矩礼制与时代潮流。
本次展览以颜色为切入点,展出逾300件香港艺术馆馆藏中国文物,包括陶瓷、漆器、刺绣、玻璃、玉器等,以五位历史人物秦始皇、宋徽宗、明永乐帝、清乾隆帝和大臣郎廷极为代表,介绍他们如何影响其时代器物的色彩,带领参观者走进古代文物缤纷的色彩世界。展览亦将并列展出馆藏现代艺术作品,让色彩连贯古今。
天命信仰——秦始皇黑
古代王朝更替,是否被认同为顺天意而行非常重要,而天意往往被解释成一种征兆。春秋战国时流行五德(行)之说,即金、木、水、火、土五行互相制衡,王朝更替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循环,让新王朝成立具有合法性。而五行又有相对应的颜色:金尚白、木尚青、水尚黑、火尚赤、土尚黄。这种思想影响了历朝帝王对颜色的偏好。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显示其统治的合法性,便要合乎五德五色。传说周文王时有一群赤鸟出现,故周朝属火,而秦始皇先祖曾斩黑龙,则秦朝属水,以水克火符合天命。因而秦始皇规定宫廷所用车辆、旗帜、服装一律改用黑色,黑色可谓秦朝的天命之色。
剔黑波浪云龙纹漆杯托,宋代
盘银金绣兰花图黑缎子长袄,约1900年代
托物寄情——宋徽宗青
在古代瓷器之中最为人注目的青色当数汝窑青瓷,而它的推崇者就是北宋的「皇帝艺术家」——宋徽宗。汝窑拥有「雨过天青云破处」般的恬淡天青色,所呈现的温润、清雅、静谧,符合宋徽宗所推崇的「静为依归」、「恬淡为上」的审美情趣。而青色象征着东方,又是草木初生的颜色,在内忧外患的北宋晚期,汝瓷之青也寄托着宋徽宗对「生」的憧憬与盼望。
汝窑青釉笔洗,北宋晚期(12世纪初),罗桂祥藏品
点翠嵌宝石珍珠蝠蝶花卉钿子,清代
非凡品味——永乐白
明代永乐帝喜爱白瓷,甜白釉瓷是明代永乐时期宫中主要用瓷,根据1989年景德镇珠山明代御窑厂遗址的发掘报告,永乐前期地层中的甜白釉瓷器占所有出土物的98%以上。永乐白瓷不单釉色莹润,还别出心裁加入暗花装饰,呈现出超越时空的非凡魅力。
甜白釉暗花龙纹高足碗,「永乐年制」款,明永乐(1403-1424)
牙雕楼阁人物图折扇,清代(19世纪初期)
规矩礼制——乾隆黄
早在明代皇室就明令禁止士庶穿著黄色,这一规定沿用至清代。清乾隆帝进一步将黄色细分成不同等级,以显示不同皇室成员的身份地位:明度最高的明黄色为帝后专用的服色,皇子、贵妃、妃等只可使用偏红的金黄色,而再次一等的嫔则仅能使用偏绿的秋香色,臣属及平民除非得到御赐恩典,否则不能穿著黄色衣物,可以说乾隆巩固了黄色的王者地位。
明黄地刺绣十二章纹龙袍,清咸丰(1851-1861)
白料加彩螭龙缠枝花卉包袱瓶,「乾隆年制」款,清乾隆(1736-1795)
潮流风尚——郎廷极赤
18世纪时,清朝官员郎廷极在任江西巡抚时兼监烧官窑,他烧制出一种高温红釉瓷,发色浓艳似刚凝固的牛血,被称为「郎窑红」。「郎窑红」釉色不仅在宫廷大受欢迎,在民间也推崇备至,时有民谚曰:「若要穷,烧郎红」,一方面直言烧制一件郎窑红器的难度及所费,另一方面说明民间多有仿烧之举。
五彩珊瑚地四季花卉纹碗,「雍正御制」款,清雍正(1723-1735)
郎红釉观音尊,清康熙(1662-1722),钟棋伟先生捐赠
© idaily media 尊龙官方网站的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