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描绘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又称汴京)风貌的风俗画。艺术家通过长卷形式,以精妙工笔全景摄入北宋末叶首都的城郊乡野、街道车马、河桥舟船、商铺民居,以及士农工商各业人物的市井百态,可谓北宋时代的“百科全书”。
现故宫博物所藏《清明上河图》,张择端作,绢本,淡着色,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综观全图,分为郊野、汴河、街市三大段。赵广超《笔记<清明上河图>》统计,共绘人物七百余人,驴、马、骡、牛、骆驼、猪等畜类八十余头,大小船只二十余艘,各类车辆轿子二十余乘。
中华艺术宫使用多媒体技术在山形巨制屏幕上以全景动态来演绎《清明上河图》中的一整条街,以新技术赋予这件古老的作品以崭新的表现形式。这件作品总长128米,高6.5米,将原作放大了将近30倍,并增设了夜晚部分来呈现北宋城市夜景,日夜两部分交替放映,每隔4分钟为一个循环。北宋时夜市的营业时间直到子时三更,早晨寅时五更再次开张。当时的开封城约有150多万人,其夜市扰攘繁华,不可言喻。
在作品下方,还另外营造出一条波光粼粼的虚拟汴河,与长卷互为启合,凸现了全画的观看中心。整件作品结合声光电全效,使用12台电影级大型投影设备,设立8个智慧点,其中白天出现人物691人,夜晚377人,将观者置于一场古今交融的超时空对话之中。
作为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在表现形式上独具一格,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由于是长卷形式的画幅,在构图布置上,画家采用了中国画传统的散点透视法,将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景象收入画中,同时又对现实中的景物有所取舍,并加以剪裁,按照画面的需要,来布置经营。因此,构图严谨,景物布置疏密有致,多达500之众的各色人等,虽然形体不大,服装、表情、动作却都各异,使得横长的画面既不迫塞,又不空旷。
画法上,作者以工笔为主,兼及写意,尤其是房屋、舟车、桥梁等人工造物的描绘,能不假界尺,直笔描绘,就做到结构精确,毫厘不失,显示了极高的造型能力。画中的坡岸、树木等以写意笔法画出,与工笔的物象和谐统一,完美地传达了作品的主题与场景气氛。
© idaily media 尊龙官方网站的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